关于银行业而言,反腐既是为了让银行放贷的逻辑从权力逻辑回归商业逻辑,降低金融危害,客观上也可以增加中小民营企业获得信贷的可能性。
金融反腐成为近期舆论焦点。三大金融行业——证券、包管、银行在反腐上划分有自己的行动。
近期,银监会密集宣布多个监管文件。4月7日,银监会下发《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事情的通知》,要求检查关系人员、辞退员工、非正常流动。这一要求,似乎针对的是此前发明的一些糜烂官员亲属在银行“吃空饷”问题。
同时,银监会还将检查离职监管人士到金融机构任职,是否保存公关嫌疑。最近几年,不少监管人员到商业机构中任职。自然,这是一种正常的职业选择。可是,如果保存不当利益输送,就不可置之不睬。
三大金融领域的反腐,关于自身而言,有各自的目的。关于银行业而言,反腐既是为了更好地配置银行信贷资源,降低金融危害,客观上也可以增加中小民营企业获得信贷的可能性。
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导职位的银行体系,决定了我国银行信贷资源垄断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,放贷成为了一项很是大的权力。不但企业得把银行高管当大爷一样伺候着,他们也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,这就客观上为寻租创立了条件。事实上也是,不少银行高管糜烂就跟违规放贷有关。
银行放贷中保存的糜烂和种种违规行为,客观上不绝推高银行不良贷款,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危害点。凭据银监会的数据,2016年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抵达15123亿元。从2014年至今,落马的行长、董事级别银行高管中,其中多人有在外地党政系统任职经历。这也反应出,不当政治关联在银行糜烂中的重要职位。
在银行业进行反腐,可以攻击种种不当政治关联,让银行与地方政府建立“亲”、“清”的政商关系,和企业建立正常的商业同伴关系。
如此,银行才华以利润为追求目标,以商业逻辑进行放贷,从而减少银行不良贷款,降低行业金融危害。
我国民营企业经营效率高于国有企业。但现实是,目前,国有商业银行特别热衷于向国有企业放贷,而民营企业,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往往吃闭门羹。
只有突破糜烂链条,银行放贷的逻辑才会从权力逻辑回归商业逻辑。充满无限生长可能的民营企业,特别是那些中小民营企业,才华进入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眼,增加获得信贷的可能性。
3月2日,刚刚上任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体现,“要继续弘扬银行业的‘三铁’古板,就是铁账本、铁算盘、铁规章,为人民群众看好‘钱袋子’。”怎么管好银行的“钱袋子”?坚决攻击银行业糜烂行为,让银行真正以商业逻辑进行放贷,至关重要。
上一篇:阿里如何一步步玩转小微金融